
10月28日,中新网福建报道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管理学系师生团队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浦城县,开展“数字赋能非遗”主题实践活动,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原文转载如下:
中新网福建新闻10月28日电 (倪政捷 陈晓凤 陈碧燕 蒋依婷)“剪刀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流传着浦城人的生活记忆。”在福建省浦城县剪花嫂剪纸坊内,非遗传承人周冬梅深情介绍着浦城剪纸这项非遗技艺。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管理学系师生也由此开启了一场与千年剪纸艺术的对话。日前,该院师生团队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浦城县,开展“数字赋能非遗”主题实践活动,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在剪花嫂剪纸坊,师生们深入解读“字中有画”的艺术密码,亲身体验“纸动剪刀不动”的传统技法。“这场沉浸式体验让我们触摸到非遗最真实的温度?!笔导釉敝O浔硎?,“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守望传统,更要创新传承方式,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机。”
在“深挖文化富矿,数字赋能非遗”--“校地企”战略合作启动仪式上,浦城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县文联、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管理学系及浦城县巧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多方代表齐聚一堂,共建非遗数字化传承新平台。
浦城县文联主席傅让兴表示,此次合作将整合地方文化资源、高校智力支持与企业市场优势,构建“非遗+数字+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在浦城县文体旅局副局长陈薇看来,数字技术为非遗?;た倭诵驴占洌5仄罅幕凶⑷胄露?。
“我们致力于培养既懂传统文化又掌握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校方代表、福建师大协和学院管理学系主任雷金英表示?;疃殖。F笏角┦鹫铰孕?,共建实训实践基地,并聘任行业专家担任校外导师。
座谈会上,各方代表共商非遗传承大计。巧剪文化首席文化官李增全提出“守艺人与开拓者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周冬梅倡导“剪纸+”产业融合模式;县文化馆馆长祖碧霞强调非遗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校方教师团队从产教融合角度建言献策,翁清清老师介绍了“非遗IP数字化运营”校企合作项目的全链条开发方案;章斓副教授提出运用新媒体技术活化非遗呈现;李莉教授指出构建“高校、政府、企业及行业组织”协同育人生态。
“这些文化瑰宝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惫芾硌档匙苤榧撬涨锖毂硎荆г航中罨5仄蠛献?,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高校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