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东南网报道深挖文化富矿,数字赋能非遗--“校地企”战略合作启动仪式暨主题座谈会在浦城剪纸剪花嫂剪纸坊新馆举行。活动由浦城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浦城县文学和艺术界联合会、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主办,浦城县文化馆、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管理系、浦城县巧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各单位代表40余人共聚堂,共商非遗数字化保护与创新路径。
原文转载如下:
2025年10月25日上午,深挖文化富矿,数字赋能非遗--“校地企”战略合作启动仪式暨主题座谈会在浦城剪纸剪花嫂剪纸坊新馆举行。活动由浦城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浦城县文学和艺术界联合会、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主办,浦城县文化馆、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管理系、浦城县巧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各单位代表40余人共聚一堂,共商非遗数字化保护与创新路径。
多方联动,共启非遗保护新篇章
浦城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傅让兴主席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本次活动旨在响应国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号召,探索“数字+非遗”融合新模式,为国家级非遗浦城剪纸的传承、传播和运营注入新活力。
浦城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陈薇副介绍了浦城的深厚文化底蕴,她指出,浦城是梦笔生花的地方,是剪纸艺术传承的沃土,此次校地企联动,通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不仅为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能,也为更广泛领域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利用打造了值得借鉴的“合作样板”。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管理学系系主任雷金英展示了协和学院的办学成效,并表示“校地企”合作于非遗传承与数字化升级有着非凡意义,将带领微专业师生为浦城剪纸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感谢巧剪文化给与落地实践的合作机会。
战略合作启动仪式上,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管理学系党总支书记苏秋红与浦城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周冬梅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同时授予浦城县巧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数字非遗实训基地”“文化育人创新实践基地”牌匾标志着“校地企”三方合作,非遗运营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化平台的正式落地。
此外,双方互聘专家深化合作。周冬梅受聘为协和学院“校园非遗文化推广大使”,巧剪文化张薇、王旭、陈煜华受聘为学院就业指导教师,协和学院苏秋红、雷金英李莉受聘为企业咨询顾问,翁清清受聘为企业运营顾问形成资源互补、人才共育的长效机制。
座谈研讨,探索非遗数字化运营未来
在主题座谈会上,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管理系“文旅品牌营销与数字化运营”微专业负责人翁清清首先向大家进行了项目合作的进展汇报。
随后,与会领导、专家、师生们围绕“深挖文化富数字赋能非遗”展开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需通过数字技术开发非遗IP、拓展传播渠道,推动浦城剪纸从传统工艺向数字化、产业化升级,人才的梯队培养是非遗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
浦城县文联傅主席讲述剪花嫂一路辛苦一路生花,展现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情怀与执着,对资源需求给予最大支持。县文体旅局陈薇副局长、县文化馆祖碧霞馆长讲述非遗数字化的难点以及数字动漫制作的需求,与校方章澜、李莉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期待更深入和具象化的项目合作。项目运营学生代表陈梓瑜介绍了近两月的工作开展情况,代表团队感谢校企老师们的一路指导与培养,是课本知识与实战操作的完美融合。
周冬梅表示:“剪纸艺术需与时代共鸣,数字赋能将让非遗走进年轻人视野。”苏秋红表示:“浦城剪纸的发展与传承技艺深深震撼了师生们,运营人才的培养与传承人的发展一致,需要人才梯队式培养。此次浦城之旅开启了全新的合作模式和文化育人的样板。”
据悉,此次“校地企战略合作为浦城剪纸的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借助大数据、运营新媒体矩阵,构建数字非遗传播和运营的新模式。未来,三方将共同开展非遗数字化课程开发、文创产品设计,IP运营等助力浦城剪纸走向更广阔的舞台。